Storyteller/蓋瑞王
離開了學校生活一年多,我還是很懷念研究所期間的日子。說真的,若沒有經歷過那段辛苦的時光,我還真不知道自己學過什麼能力。這話似乎好像表達了我在大學期間沒學到東西,倒也非然,只是實用度相較研究所所學,是少了太多。
還記得當時進研究所前,我就對加入研究室充滿嚮往。以前總是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科學家做實驗的樣子。而現在,我有機會進到研究室做一項研究、使用分析儀器、講個深奧道理…怎麼想都覺得酷。怎知,加入研究室後,竟是我痛苦的開始。
進入研究所前,我所缺乏的能力
還記得剛開始進去,學長姐們對眼前滿腔熱血的新人加入,抱持著期望,我也對自己抱持著期待,覺得自己隨時都準備好做些轟轟烈烈的研究。
我的研究工作的第一項任務是查資料。教授要我想想自己要做什麼題目,為此我必須查大量的資料,讀很多文獻,從中找出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領域。沒想到看似簡單的一項工作,竟被老師指正做不好!原來,我不曉得文獻蒐集的可用工具有哪些、該怎麼有效利用,搜索出的大量資料該怎麼去分類,以及最後如何將分類好的資料有條理的陳列出來。
資料的蒐集與統整,是我所缺乏的第一項能力。
不斷的重做、被批評、再重做後,終於確定了研究主題。教授接著要我寫一份企劃,說明自己為何要做這項研究,目標是什麼,預計用什麼方法,期望得到什麼結果等等。這又是另一個痛苦的故事了。總之,我交出來的企畫書慘不忍睹,邏輯不通順、沒前因後果、冗言贅字一堆、錯字一堆、看不出重點(套我的教授的說法:很官腔!)想當然爾,我又被臭罵了一頓。那時感到更難過的是,我以為自己大學時期就已經有這些能力了,但事實是,我根本沒學到精華。
文章的撰寫,是我欠缺的第二項能力。
當然,若要我繼續把我碩士生涯的所有故事拿出來,我可能有好多的缺失可以被拿出來討論。但從另一個角度講,我也得在這裡再次感謝研究所的學經歷,讓我雖談不上終於專精,至少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,以及知道怎麼改進。而接下來,才是真正這篇文章要講的重點(終於)!
寫作能力,是研究所前就能培養的
現在的我,斷斷續續寫了好幾篇科學文章(很想說自己是寫「科普文章」,但我也還在學習如何將知識簡單化表達出來),這要託寫論文的啟發。因為寫了論文,才知道自己真的喜歡寫字,所以決定嘗試以寫作為手段,來應用我所學的知識。
這段寫文章的時光中,我不斷學習到寫作的技巧,也不斷從他人的文章中得到驗證。偶爾,我反思自己過去寫作的缺失時,我總會疑惑:明明大學的時候也做過書面報告啊,怎麼到了研究所還是會表現出一副什麼都沒學過的樣子?這一方面是大學的教授們要求不夠嚴格(不是指責的意思,但現實上,大學部的學生太多,以教授的標準來一一檢視每個學生的報告,相信花整整一學期絕對改不完,這很容易造成教授們妥協降低自己的審閱標準);另一方面,學生自己的要求不夠高,往往只是為了應付學業而交報告,最終,什麼精華都沒學到。
在當助教的時候,就親身體驗了學生文筆不好的痛苦。明明就是論述題,大多學生的答案無法切中問題就算了,還常常斷句不明、有前因無後果、或只用條列式且每一項都不是完整的句子…前陣子回學校找教授聊天,問了現在學生的狀況,教授仍是點出了一樣的問題;甚至也聽到其他的教授抱怨著同樣的問題。似乎,大學生寫作能力薄弱已是一個常態。
(坎坷)走過這段路的我,自然覺得可惜。若是大家都能在研究所以前,就能把寫作能力學起來多好?尤其讀理科的人,若大學時只是把知識學起來,卻不懂表達與論述的話,也根本不用談後續的知識的使用了。若說為了改善大學生寫作能力而要求制度的改革,又未免太勞師動眾。真心為自己的未來著想的話,就該在大學時好好投資自己。
現在開始不嫌晚
所以,我以畢業生的身分,希望大學部的學弟妹們現在就花些時間好好培養「寫」的技能,不需要能寫出多麼美、多麼感人的文章,至少要能有邏輯的表達自己想說的話,這才有辦法與他人溝通啊!甚至你可以因此省去研究所初期摸索的時間,盡快進入研究主題(就算你不讀研究所,好的寫作能力也能讓你大學畢業就具備優秀的基本技能)。在此,先來說說我從寫科學文章中,所發現的好處:
(一)培養閱讀的能力
要寫出有內容的文章,你就需要先有一肚子的學問。而方法沒有別的,就是讀書。若你可以每周設定一個主題,或是你學習較慢,以一個月一個主題來練習也沒關係,你會在為了寫文章而閱讀的同時,培養了查詢文獻與理解文獻內容的能力(要讀得懂才寫得出來嘛)。且時間一久,你也默默具有了一個研究人該有的知識量。
(二)培養邏輯分析的能力
一開始寫文章的人,最大的問題應該是:到底第一句要怎麼下手?這是因為你其實還沒想清楚到底想說什麼,以及要對誰說。所以,就算第一句就卡關也不要緊張,先思考你最核心想表達的理念,試想你要講述的對象的程度,去思考你要用什麼樣的語彙去描述,再來就是思考你要怎麼引進這個話題...你看,這不就開始產生邏輯性思考了嗎?在寫文章時,以這個邏輯反向來寫,你就有機會寫出具吸引力的引文,以及具說服力的本文了。當然,實際怎麼寫,要多練習才能真正領悟。
(三)你會更加了解你所學的知識
我們一般在學習時,會很習慣的、被動接受講授人傳達的知識,硬生生的記在腦子裡,卻非真正理解那個知識的真正意涵。於是過了一段時間後,你會很快的忘了這個東西,或想不起它的前因後果。在寫文章的時候,因為有述說的對象,你會開始思考你所說的東西的意義。看似是為了讓對方理解,但其實也是讓自己更加理解。
(四)分享,讓你對學習更有動力
當你寫了文章並開始與他人分享時,你的知識才開始「有用」,你也會因為知識的實用性而認同你所學,這會形成一個正向的作用。這應該是很簡單的概念,你可能會很開心的跟朋友分享:「欸,這是我寫的文章,看看吧。」你不只是默默的吸收了知識,你還可以用它們與其他人溝通互動。學習的動力不就是這樣來的嗎?
怎麼開始?
現在我們創立了一個寫作平台,叫做《Geostory 聽聽地球怎麼說》,目的是讓學地球科學的人能嘗試用寫作的方式相互交流,再更進一步是把想說的話用更簡單的語彙表達,達到「科學普及」的效果。是的,看到這你應該明瞭,這是一篇廣告文,哈哈。但重點在於,你可以將發表文章成為一個契機,讓你從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-基本上也可以是你的謀生能力。
沒經驗的人可以先從geonews的文章開始練習,這是我們設立的其中一項文章類別,專門放地球科學相關時事新知,而我們通常是拿國外文章來翻譯。你可以從翻譯的過程中學習英文、學習語言轉換的技巧。或是你已經有足夠的地科知識,想講一些論述或是想要教讀者一些觀念的話,你可以嘗試geopage類型的文章。再來你純粹想練習寫寫東西的話,geohala會是你很好的選擇,這裡可以隨意讓你發表跟地球科學有關的大小事,諸如地科界的緋聞八卦、出野外遇到的奇特經驗、學大氣與學地震的人的個性差異等等,例如我們現在就有篇很紅的文章,說明地科人為何適合當伴侶,還有一篇探討讀地球科學有什麼用;當然,geohala也包含了非文章形式的作品,包括影片、漫畫或是音樂等,像是現在有玩石碎碎念不定期發表影片介紹地科基礎知識,還有包子的漫畫館等。
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,若你持之以恆,每周或每兩周寫一篇文章。你一個月至少就生出兩篇文章,一年內你最少也生出了二十四篇文章,這是相當厲害的產量。重點是,你不會只是寫寫文章,你拿出來的文章會受到眾人檢視,你的寫作缺失會被拿出來指正,也代表著你會有很多進步空間。學校課堂無法幫助你的,這裡免費幫助你,就是那麼好康!練習寫作永遠不嫌晚,尤其你還只是大學生的話,快點在出社會前練好這項技能吧。
更多問題可以來信至:geostorycontactus@gmail.com,或是直接在下方回應喔。
延伸閱讀:
《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》-彭明輝,2011.04.19
《從這次地球科學系統學術論壇淺談論壇的交流》-Rue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