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該有一個夢想。
這是天文望遠鏡DIY推廣人,同時也為台大物理系教授的吳俊輝[註一],在活動中鼓勵台下學員的一句話。做望遠鏡這回事,聽起來很酷,做起來很辛苦,但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非凡。吳教授從年輕時就想做些「大事」來讓身旁的人刮目相看,他的目標是做一台望遠鏡,並且觀察到月亮上的嫦娥。想法很天真,但也是這份好奇心與大膽的實踐力,推動他走到現在的天文人生。
天文學在大部分人的心中,應該多停留在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美麗星象,這些的確啟發了許多人踏入天文的領域。而更多人嚮往的,應該不只是看到這些美麗的照片,而是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台天文望遠鏡,並且自己拍下宇宙的美。由BBC主辦,並由吳教授領軍的天文望遠鏡DIY營隊,就是要讓大眾實現願望。蓋編我這次把握機會參與了去年十二月的營隊,打造了一台屬於自己的天文望遠鏡,我的小小天文夢也因此真正萌芽啦!
從零至一,聰明的DIY設計
吳教授推廣望遠鏡自製已有十年以上的時間,這中間經歷多次的設計修改,如今的望遠鏡製作流程清晰簡單、極力節省材料、並且外觀保有美感。整個鏡身與底座只需幾片木板就能完成,而且接榫設計考量力學原理,只需幾根釘子就能讓鏡身結構穩固。材料中最貴的莫過於直徑20公分的凹面鏡、斜面鏡以及高倍率的目鏡了,可惜的是這樣兩天的營隊中,我們沒有機會自己去磨鏡面,要不然連鏡子都由學員自己製成,一定非常有成就感。製作過程中,教授很有耐心的將步驟拆解得很細,也特別強調一些製作訣竅,讓我們這些新手們順暢的拼湊鏡身。此外,教授也補充了很多天文學知識,以及天文望遠鏡的歷史,不只有了實體的紀念品,也得到了滿滿的知識。(我還受此啟發,買了霍金的《時間簡史》來讀呢!)(圖一)
望遠鏡的製作大概有三個階段[註二],第一階段為鏡面製作,第二階段是鏡身製作,最後一段為鏡身與鏡面組裝並校正。最後,教授也教我們改裝網路攝影機,變成天文錄影機(圖二)。太酷了!以後有什麼重要天文事件時,我就可以直播清晰的天文畫面啦!這些過程有些繁瑣處,以及需要細心之處,但若有大人的幫助,連國小小朋友都能快樂地完成一台天文望遠鏡,真的是老少咸宜的活動。
吳教授提到,雖然望遠鏡製作的普及化是活動目標,但常常有人只學了半套就出來教導,或是購買雷同的零件卻忽略了校正細節等,造成最後的成品成本不合理、甚至品質不佳,甚是可惜。蓋編推薦有興趣的朋友真的要來參加吳教授的營隊好好學習;而且若有濃厚興趣,可以在往後報名吳教授的營隊志工,不只精進自己,也能幫忙推廣正確的望遠鏡DIY知識。
天文學中的哲學
在這次的課程中,我重新回憶起幾個天文觀念,而最重要的部分是「光」,因為宇宙中的所有的訊息大多是以光來傳遞的。宇宙如此浩瀚,光要從星體出發進到我們的眼睛,大多是需要好幾年傳遞的。也就是說,我們眼睛所見的,都是星體的好幾年前的樣貌,星體的「現在」則還在星體上。「我們所見到的,都是過去」, 吳教授如此表示。真是浪漫的科學事實。
為了要了解這浩瀚宇宙,甚至想藉此了解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伽利略開始將望遠鏡仰天觀察,開啟了宇宙觀測的歷史;此後,隨著望遠鏡設計的逐步改良,天文學家觀測到了更多天文現象,也嘗試做了解釋。但如同前面所說,宇宙如此浩瀚,我們觀察到的永遠是宇宙的冰山一角,所以天文學家再怎麼利用觀察到的「事實」去做研究,科學永遠是瞎子摸象。只願在未來,我們觸摸到的部分越多,就越清楚宇宙的全貌。
每個人都該有一個夢想
活動中,除了認識吳教授的人生經歷,也有幸見到甫拿到極地馬拉松冠軍的陳彥博(圖三)。陳彥博本是吳教授的多年老友,從南極回來才三天,尚在調時差,但聽聞教授在自己母校帶望遠鏡營隊,特地前來拜訪。兩人都曾有失意的時候,卻仍不放棄,受傷後拍拍傷口,彼此相伴相互鼓勵,然後繼續往前進。兩人不約而同對學員們鼓勵:「每個人都該有一個夢想」。更重要的,我想,就是擁有了夢想後,努力地朝著那個方向前進,這才是真正的追夢吧!
p.s. 活動中間一度變成簽名會,有趣的是大家都人手抱著一台望遠鏡給兩位名人簽名,變成稀奇又趣味的畫面。
[註一] 吳俊輝教授的專頁有更多的天文活動訊息,可參考。
[註二] 詳細的望遠鏡製作步驟,請參考吳教授撰寫的科普文章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DIY的天文望遠鏡》
延伸閱讀:
1.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DIY的天文望遠鏡》-吳俊輝,泛科學。
2.《蓋瑞王的自然教室_學習的想像》-蓋瑞王。
3.《蓋瑞王的自然教室_看天吃飯的教學》-蓋瑞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