拯救地球1,2,3

Share

Storyteller/ P.C

年輕人,你想拯救地球嗎?是不是覺得我們的藍星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了呢?先別眉頭深鎖,來聽首歌吧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<拯救地球>這首歌是杜德偉在1992年的發行單曲,關於如何拯救,在歌詞末提及了:「Happy Happy Searchin’…這個世界需要快樂來拯救……這個世界需要快樂來轉動……」聽起來快樂是我們面對這浩大工程的最佳解方。不過拯救地球這件事固然重要,但事實卻是沒有憨人想的這麼簡單,一方面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,二來在施展偉大的彌賽亞心態之前,先來想想我們要拯救的真正理由是什麼吧。

心態

首先,拯救地球的背後,或許我們的真正理由是:如何延續”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”,而讓人類這個物種繼續以萬物之靈自居。在我們保護地球、愛地球的意識背後,或許我們應該要先承認的是:人類是自私的。這無關好壞,但是這可以讓我們釐清,多數的我們,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偉大。如果我們有一個共識是地球不只屬於我們人類的,那麼我們就無法名正言順的說,人類那些認為是在為”保護環境”所做的努力,是在愛這個地球。什麼叫做「愛地球」呢?可能光是我們人類之間的看法就多不勝數,對於其他的物種來說,或許牠們心中認為愛地球的首要任務,就是先把這個破壞牠們生存環境的人類消滅吧!

如果我們願意大方承認了自私,其實沒錯,所謂愛地球,想的不過是如何延續人類物種優勢的話,那麼該如何持續維持這樣的環境?首先我們得了解到底當今地球發生了哪些事情。

 

現況

既然我們說到拯救地球,勢必背後發生了什麼問題。目前關於全球環境,最熱門之一無非就是”全球暖化(global warming)”。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,IPCC)近年發布的報告,因人類活動造成近年全球暖化的可能性在95%以上。這裡的人類活動,其實主要指的就是排放溫室氣體。

如果整個地球愈來愈暖,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呢?以下是彙整各方對於未來持續暖化可能出現的情境:

1.海平面上升

由於暖化效應,海水受因於溫度上升膨脹及陸地冰川融解後流入海洋,進而促使海平面提高;這帶來的影響是許多位於低海拔的國度可能因此消失,例如位於南太平洋的吐瓦魯。嘿!這可不是開玩笑!如果吐瓦魯消失了,不只地球少了一個國度,我們台灣也將硬生生又少一個邦交國了。就算許多國家並不會因此消失,但要知道,綜觀全球,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地都是接近海岸線的;這意味著,一旦海平面上升,人類可使用的陸地面積將會大幅縮小,資源分配將會是一大考驗,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戰爭的發生。

2.天災

當整個地球溫度愈來愈熱,導致蒸發作用加快,這帶來的結果可能是短時間內海洋大量的水氣進入大氣層,進一步提高某些區域的降雨量;以缺點來說,降雨強度的提高可能會導致局部地區的水土流失或是水災等問題,並更加嚴重。

3.疾病擴散

目前很多傳染病只存在於熱帶氣候,然而一旦暖化效應加劇,這些疾病便更具優勢往高緯度的地帶擴散;而以台灣為例,依據科技部發表的研究指出,若未來全球溫度仍持續上升,臺灣登革熱的流行風險在北部、東部及中部都會提高。

4.食物鏈變動

氣候的變化,意味著我們生存環境的改變。這裡的”我們”,指的不只人類,也包含了所有在地球上與我們共存的夥伴們。因此,如果隨著地球暖化,食物鏈內不同層的生物一旦無法有相應的變動,就有可能影響生物的多樣性,物種的繁殖與滅絕速度也將更受到考驗。

以上是初略舉例暖化可能出現的情境;事實上隨著情境的延伸或是其他可能性,實際情況遠比推測還來得複雜。除了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可能造成全球暖化,我們為了經濟發展,直接造成生物棲息地的破壞,或是資源的過度攫取以致面臨枯竭,都是亟須解決的挑戰。但問題在於,我們是否意識到了嚴重性?如果有,那應該做出的行動是什麼?而行動所面臨的阻礙又是什麼?這或許才是關鍵。

 

行動

面對這樣的未來,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才能延續生存環境?其實之於大自然,本就有一套自己的法則,而今日我們所謂”拯救地球”的背後,說到底都是因為先有了”人為”的因素,進而導致了某些大自然的改變(氣候、資源、物種、循環……等);而對於這樣的改變,因為我們意識到了如此下去將會威脅到我們未來的生存,因此不得不”拯救地球”,研擬方針並付出行動。

於是透過上述,將會發現,其實背後的因與果關鍵都在於”人”,也因此對於行動準則,重點也應以”人”為主要思考方向,解決途徑大致不出以下三點:

1. 改變觀念 → 由內往外影響人們生活方式
2. 制定政策 → 由外往內規範社會運作型態
3. 科學研究 → 提供客觀事實於決策者思考

其中觀念又尤以為重,政策的背後也需有賴觀念的指引。當今許多相關NGO或學校教育,主要便是以推動”觀念”為目標;如果我們本身沒有意識到周遭的環境正面臨什麼問題,或是了解自己所作所為影響了什麼,那麼我們就很難付出關懷在相關的議題上,甚至成為了幫兇而不自知。而在政策面,就會面臨到經濟發展、政治考量與環境保護三者的拉距;縱使我們在環境保護的觀念上已有所掌握,然而考慮現實面的殘酷,放棄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我們也將承受不起,勢必中間就有妥協的空間,而我們的重心應該傾向何處,便有賴於科研成果一步步帶給我們的啟示(客觀),以及根本的價值觀選擇(主觀)。

最後,你是否心中仍有著拯救地球的想法?如果有,那麼就先從了解地球開始吧!歡迎來到精神時光屋,Geostory將繼續帶領你探索美妙的地科世界。

 

延伸閱讀參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