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oryteller/蓋瑞王
2015年11月27日,住在南澳大利亞William Creek及Marree地區的居民,目睹一塊隕石碎塊從天而降,而一個專門用來搜尋隕石,名為沙漠火球網路(Desert Fireball Network ,DFN)的數位攝影系統,也同時記錄下這一刻。
天文界的鷹眼系統
先來簡單介紹一下DFN。它的主要意圖是藉由火球(fireballs,俗稱的流星)與掉落的隕石,來了解早期的太陽系。DFN目前在橫跨澳洲沙漠各處放了32(以上)個天文用數位相機,期望未來可以繼續增加數量,以觀測到1/3面積以上的澳洲天空。在2007年7月,DFN的第一項成就為發現一顆來自金星到地球之間軌道的隕石-Bunburra Rockhole meteorite;三年內,他們又發現了第二顆隕石-Mason Gully meteorite。而DFN發現的第三顆隕石,則是這次新聞的主角。
從隕石的研究中,我們可藉礦物組成了解星體的組成與演化狀況,也可藉隕石的內部組織特徵判斷它是屬於哪一類的小行星。傳統的隕石樣本,是直接到外太空取樣;但現在,大多隕石樣本為間接的在地球各個角落蒐集而來,但問題在於這種間接取得的隕石無法告訴我們它原本從哪裡來。DFN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。
隕石研究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
所以回過頭看澳洲DNF團隊的人。他們經過一連串的影像分析、三角驗證(利用不同方法研究同一個分析結果)、以及其他的計算後,在12月29日開始於艾爾湖附近搜尋隕石的下落。經過三日的搜尋,終於在一個厚鹽湖泥層底下42公分處,發現到一塊重達1.7公斤的隕石。驚險的是,如果他們再拖個幾天,當地的強烈大雨可能就把這一珍寶沖刷到哪個莫名的角落,再也找不著。
該隕石據了解為一顆年齡大於45億年的石質球粒隕石(chondrite)[註1]-比已知地球年齡還要老。「這是我們團隊驚人的成就,這場人與隕石的追逐戰,最終是由我們險勝[註2]。」Bland這樣說。
[註1]石質球粒隕石為隕石的其中一類,說「石質」即因其組成為岩石(有些隕石幾乎由鐵與鎳構成,那稱為鐵質隕石,又是另外一類),而稱「球粒」則因該隕石由呈圓球體的礦物顆粒組成,表示還未接受熔融、分化的作用,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一類隕石。
[註2]原文”we got there by the skin of our teeth”,源自於聖經,表示死裡逃生或是驚險的勝利。此指團隊差點錯失了這顆極具價值的隕石。
該成就不只在於這是地質界的重要發現,讓我們能更加了解宇宙起源,它同時為DFN計畫再打了一劑強心針。「這顆隕石的發現特別重要,因它讓我們驗證了DFN除了能計算隕石的掉落位置,該機器還能回推隕石在太陽系中的運行軌道。」Bland表示,「毫無疑問的,DFN發揮了它的效能。」
研究學者相信這顆隕石來自火星到木星之間的區域,而現在一連串更深入的研究即將展開。「我們的人不分晝夜、努力還原這顆石頭所能給的資訊,復原工作必須快以避免有任何的資訊隨時間消逝。」Jonathan Paxman(Bland的同事)表示:「團隊的表現非常傑出。」
對原文章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:
Australian geologists discover meteorite older than Earth, GeologyIN, 2016.03.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