蓋瑞王的自然教室_探究實作課程暖身作業

Share

在《開學前備課趴》一篇,我提到自己如何把探究實作的概念帶入課程中,我想大多老師會同意我的想法,但要學生實際學到這些能力,還是需要些誘因才行。所以這一篇,我想分享自己將如何「誘拐」學生去獲得我希望他們學到的能力。

將探究實作化作超能力

首先,我們得拆解一下科學實驗的每一個流程:觀察、產生問題、蒐集文獻、提出假設、設計實驗、分析結果(如果不合預期再重新假設)、提出結論。最前者的觀察(或是體驗)是一個觸發實驗的事件,這個可以由老師刻意觸發,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在生活中體驗;最後的提出結論(也就是發表)是孩子不擅長的部份,我認為這也是由老師帶領完成最佳。中間的部分,則可以藉由不斷的對話、構思而慢慢架構出來,我將它視為課程的核心部分。在這個過程中,老師與學生會圍繞著同一個議題一起學習,這是最棒的時刻,因為老師不會只是在台上無止盡的講課、但也不至於讓學生很發散的學習。兩個角色圍繞著議題旋轉,彼此拉著,可以確保討論不偏題。

而以議題為中心學習的每一步驟,我將它們歸納成五種能力:覺察力、分析統合力、想像力、規劃力、實踐力(圖一)。這些都是生活中解決問題時所需的重要能力。概念化後,事情就簡單多了,我設計了很簡單的集點卡,只要學生在學期間能完成我的活動,就能獲得相對應的能力章(圖二);集滿一定數量的能力章,又可以兌換學校的榮譽點數。這樣下學期時,就能累積很多的點數以換取禮品。當然,教室的佈置也不能缺少,我這學期將科學方法與對應能力變作教室佈置的一部分,貼在講台上方的牆上,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將這些概念記到腦子裡。(圖三)

圖一、將科學實驗流程轉化成獎勵制度中的科學能力章。

 

圖二、特製的科學能力章。

 

圖三、講台前的教室佈置。

 

我不是個很習慣使用獎勵制度的人,去年的點數設計用得零零落落、沒有明確規範、也沒有真的好的兌換機制。今年用這方法,除了能夠統計每位學生在各個能力上學習的成效,也使用全校的榮譽機制借力使力,希望能在不給予過多物質獎勵的狀況下,提升學生學習素養,學生也能看見自己的成長。不過目前講解集點制時,學生嫌棄我這個兌換成榮譽點數不划算(冷笑)。到底好不好集點、對學習有沒有效,還是得在學期間觀察與微調囉。

多元的學習

除了課程中每個單元活動可以獲取到能力章以外,我目前還有好幾個類型的學習活動能讓學生集點,包括:

  • 科學任務:可能是老師丟出的問題,也可能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。無論何者,我都會把它們變作科學任務,鼓勵學生回去自行查資料找答案,或是動手解決問題,來學校時跟我報告結果。這是為了讓學生練習自主學習。
  • 科學閱讀:我想善用學校本來就有的圖書,讓學生閱讀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,並且搭配學校本來就有的閱讀點數與榮譽制度。借一次書、完成一張閱讀單,就能獲得自然科點數、閱讀點數與榮譽點數,同時學生也學到新知、練習寫作。理想上是很一魚多吃的做法!
  • 自然吧檯:每周一次在公佈欄上丟出一個腦筋急轉彎題目,只要有回答而且答對者,就能獲得點數。這個是我去年就在做的事,只是去年沒有很定期更換題目,而且獎勵制度沒有實行得很徹底。今年我先預備好了所有要用的題目,只等著時間到作更新,應該會比去年更有效果吧。

這些活動分別都能讓學生學到不同的能力(圖四),而且實行難度不高,老師的工作就是事前先準備好,剩下的都由學生自己操作。我期望這一年能藉由這些操作手法,更落實我將探究實作融入課程內的目標。

圖四、科學能力融入在自然科活動中。

天外飛來一筆

開學周,有孩子帶了五隻死掉的獨角仙給我,我說,我們來找時間做成標本吧!好不容易挑了個我整天有空的時間,帶著幾個孩子們一起做。有趣的是,原本是四個孩子和我,一人做一隻標本,最後消息曝露給很多孩子知道,大家都爭相吵著要做標本。眼看局勢無法掌控,我把主導權拋給了最初把獨角仙帶來的孩子。

我說:「這些獨角仙是你的,你來決定怎麼分組吧?」

我又說:「做完的標本,也由你決定要怎麼使用。」

看起來,我好像是把責任丟給孩子,但我得說,千萬不要小看孩子!

這孩子突然變得像是個領導著一般,指示著哪隻獨角仙分給那些人做(圖五、六),然後提議把完成的標本展示在學校的公佈欄,讓大家都看得到!完全符合我意啊,哈哈!沒想到才學期初就能先辦第一場小小的自然展了,多棒!

圖五、學生興奮做著標本的過程。

 

圖六、學生成果展示。